人力资源战略
美的:裁员讳疾
同时裁掉的,还有那个再造一个千亿美的的大梦想
从广东顺德的北滘桥向南,沿105国道前行大约28公里,即到佛山与中山分界线细滘大桥。就在这段不算长的行程里,云集了如美的、科龙、万和、格兰仕等众多国内知名家电企业。而围绕着各个企业形成的生活区,又恰似一座座微型的城市。
这是中国最大家电生产基地的核心地带之一。每年春节过后,都有近百万外地务工人员涌到这里,创造出占全国家电业15%左右的工业总产值。但对于美的集团来说,今年或许是个例外。
“年后公司给每人发了100元利是(类似红包),几天后被通知收回,不上缴者扣500元工资。”美的制冷集团的王斌(化名)告诉《环球企业家》。这已经比美的日电集团南通分部的夏飞(化名)要幸运得多。2月7日早晨刚上班,部门经理就把夏飞叫到办公室,笑了一下说:“你知道,分部都在裁员,赔你两个月工资。”夏飞没有争辩,拿了钱走人。
引前,美的已经有一波更大规模的裁员。去年11月,这家中国家电巨头企业突然曝出大幅裁员的消息,据称有部分子公司裁员幅度甚至达到60%,美的日电集团2012年大规模校园招聘的新员工几乎全部被裁。如陕西分公司270多人裁了210多人,只余下近60人;广州美的暖通设备销售有限公司原来有300多人,现在减到100多人。夏飞和他十来个做后台服务的同事在第一波裁员中幸运地留了下来,但仍未躲过最新一轮的裁员。
数位美的内部人士透露,春节前,仅在顺德基地,美的就裁掉了许多人,可能达到近万人。裁员没有定指标,而是直接指定每个销售公司什么时候要减到多少人,准确到个位数。2011年12月12日,美的电器董事长方洪波公开回应说,美的部分销售公司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确实在进行收缩,但美的没有“有组织”、“有具体量化指标”地进行裁员。
但环球企业家从多个信息源得到的消息是,美的集团从去年11月开始对下属日用家电集团和制冷集团进行大规模组织架构调整。裁员的第一批主要对象是销售人员,第二批为后台工作人员。环球企业家记者拿到的美的日电内部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2月10日,美的日电颁发了《关于分部组织架构调整及重要人士任免的决定》,如南京分部与徐州分部合并,成立南京分部;成都分部与川南分部合并,成立四川分部等,涉及到的相关人员须在24小时之内完成工作交接。
在一封日期为2011年12月7日的美的内部邮件中有一份关于“黑名单”的通知:对于人员分流过程中拿了3个月(含1个月待通知金)及以上补偿金的人员,拉入美的企业集团黑名单6个月;对于不理解、不配合、闹情绪、伙同其他人员闹事等态度较恶劣人员永久纳入美的企业集团黑名单。一些员工的不满情绪是可以理解的:大批2011年应届毕业生在实习期就被直接裁掉。在网络上,已出现许多发泄不满的文章。
看来美的遇到了不小的麻烦。尽管自2003年以来,美的连续多年实现高速发展,集团销售额从当年的137亿元猛增到2010年的1100多亿元,2011年达1400亿元。但在利润水平上,美的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美的电器整体毛利率从2011年上半年的17.25%,下滑至第三季度的13.58%,创下国内白电企业产品低毛利的历史新低。而美的电器的主要竞争对手格力电器和青岛海尔第三季度毛利率分别为25.6%和22.5%.
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滨向《环球企业家》表示,裁员现象短期是对经济周期的应对,长远看是中国转型的普通现象。欧美出现的裁员或者失业率高的现象,就像是一位重症病人,而中国经济更像是要对付中长期的慢性病。对美的而言,这可能意味着一个靠规模实现增长时代的终结。最近五年,美的集团销售规模持续实现30%以上的增长。2010年10月,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曾表示,至2015年,美的要实现销售收入2000亿元,“再造一个美的”。但问题是,一旦宏观经济基本面发生改变,这些中国过去的明星企业们再次结结实实地摔回了地面。
“一边裁实习生,一边招实习生”
2011年9月,本科毕业没多久的沈超(化名)在学校里看见了一幅标语:“人力资本是美的第一资本”。不远处的会场里,时不时传来“本科年薪6至8万……我们的销售额已经超过了海尔……”的话语。沈超和其他几名同学于是决定参加美的校园招聘,并在2011年10月正式进入美的日电。与他同期到达的不乏哈工大、中南大学的学生。他们有的放弃了保研,有的放弃了去银行工作,“2000亿,再造一个美的”的梦想足够让他们心潮澎湃。
但一个月后情况急转直下。2011年11月中旬,沈超的所在部门经理口头通知他进入裁员名单。与沈有同样遭遇的美的环境电器员工小陈表示,虽然美的赔付了一个半月的工资。但大多数毕业生都租了房子,这点钱远远不够。更何况,现在招聘单位对于没有工作经验的毕业生基本不要。沈说:“现在又不好意思把实际情况告诉爸妈,生活很艰难,心里很搓火。”尽管如此,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了沉默。他们担心即便去闹,也没有结果还会影响到他们未来找工作。但直到如今,沈超同去的70名毕业生仍未找到工作。
事实上,从2011年7月开始,在美的集团内部刊物上,开始出现何享健提出的关于“转变发展方式,实现战略转型”的字样。据美的内部人士透露:“公司做事很快,不换思想就换人”。在去年中的几次例行总结大会上,美的集团已传出决定变革的信息。当年7月下旬,美的日电召开了由经销商和直营分公司经理参加的400多人的大会。在会上,由总经理亲自给大家讲解集团“退耕还林、退湖还田”的意图,开完会马上进入实施阶段。这也意味着裁员势在必行。
但美的在补偿金发放标准上的不统一,导致愤怒的情绪迅速在网上蔓延。自去年裁员开始,被裁的员工自发组建了3个“抗美自救”QQ群。据一位网友介绍,群友里没有拿到补偿金的不在少数。原因是,美的下属单位自行制定标准。
遭到诟病的还有美的在裁员中的粗暴做法。黄莺(化名)在美的精品电器制造有限公司工作9年,据她透露,2011年10月,她的两个同事因不接受裁员或强制调岗而跟领导发生争执。第二天公司发出通告贴在大门口,还附有照片说,已经自动离职的不许进公司。黄一直心存侥幸,但12月底她还是接到主管的口头通知。黄有两种选择,要么从财务岗调到生产线上去,要么离职。黄说,领导对此的解释是:在美的上班,三分靠技术,七分靠关系。在其力争下,最后公司赔付了她9个月的工资。
更大的疑问在于实习生的使用上。“美的一边裁实习生,一边招实习生。”据美的内部员工透露,美的制冷新一轮招聘实习生的计划已从2月8日开始,实习期从3月5日到5月。一位已进入实习名单的学生想退出实习,却被告知需交纳5000元违约金。有人在网上发贴质问道:“为什么此前裁实习生美的就没有违约呢?美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公司,如此蛮不讲理!”
对于此次裁员风波,美的集团副总裁兼新闻发言人黄晓明称:“集团没有明确裁员计划,是由各个产业集团自主决定调整规模和方式。”黄表示,美的集团一直关注调整转型,推动组织创新和结构调整。为适应未来发展要求,这次是集团主动推动的转型。在转型过程中,组织架构会有改革,相应的人员也会有调整。
但美的官方的说法似乎不能服众。夏飞说:“去年大批被裁的主要就是销售人员,所谓的‘退耕还林’—把仓库和销售团队还给经销商根本不存在。现在轮到后台和一些经理级的人了,比例大概为30%.”
此次裁员风波不禁让人想起2008年。当时有消息称,美的制冷集团洗衣机和冰箱部门裁员约10%.不过,一位此前离职的美的制冷集团的中层员工认为,两次裁员性质有所不同。“2008年的那次裁员,美的规模扩张的战略方向尚未改变,所以当时裁员的规模也小很多,主要是为了应对2008年的经济环境。而这次裁员是美的一次战略上大的调整,因此调整不仅限于小家电营销体系。”一位美的内部人士表示,“以前美的规模扩张较厉害,去年初美的集团进行了一次内部检讨,集团高层认为规模扩张已经不是主题,应该以提高毛利率为基础。”
扩张 扩张
显然,过去依靠低成本制造的比较优势和对零售规模的控制力所实现的高速增长已难以为继了。1996年,美的陷入第一次危机。像当年科龙一样,美的彼时采取中央集权的管理模式,由集团控制所有的事业部。这让美的陷入管理落后、销售业绩迟迟无法提升的窘境。美的集团董事长何享健对此迅速做出反应,采取利润承包制,放开管理权。集团只考核下属事业部两个指标:速度和销售业绩。
好处显而易见。“事业部是独立运营,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组建管理和市场队伍的。于是,都拼命去做。”据美的老员工回忆,事业部之间是相互竞争,每个事业部都想在总部有更大的话语权,事业部员工待遇也非常好。美的也因此给很多人留下了不断求变的印象。前美的内部重要人士钟涛(化名)透露,何有个优点,一旦实施的项目出现问题,可以一下子全部收掉,“就像打仗一样,说干就干,非常彻底地全面收缩”。而且,他善于运用“一放一收”的管理办法。好处是,集团总部可以更有效地把控各个独立的分公司和事业部。
2007年,美的集团开始探索由经销商代理模式改为直营分公司的营销模式。2009年,美的进行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营销整合:空调、冰箱、洗衣机等各产品事业部的营销部门都被划入中国营销总部,而各个事业部原有的研发、采购、生产、计划、物流等诸多职能依然保留。新成立的中国营销总部将全面管理此前的60个区域销售公司,承担营销策略制定和协调、指导、服务各销售公司的职能。2010年底,这种新的营销模式在美的日电全面推行,直营分公司将原来所属经销商的绝大多数的仓库和团队全盘接下,独立操作。此改变的基础源自2009年以来,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政府先后出台了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空调补贴三项政策,刺激了家电销售的快速增长。
美的也迅速得以膨胀。美的集团下属美的制冷家电集团、美的日用家电集团、美的机电集团、美的地产发展集团,在这四个业务单元中,总共设置了30个不同类型的事业部和分公司,仅日电集团的直营分公司就多达到61家。美的迅速在全国建立营销网点6万家,其中美的专卖店就超过1万家。此外还重点投资建设了邯郸空调、荆州冰箱、芜湖整体机和压缩机、华南空调及冰箱、中央空调华东基地等六大基地项目。在海外销售布局上,除在越南已经拥有生产基地和收购埃及Miraco公司股权外,还在包括东南亚、拉美、东欧、非洲在内的地区推进自有品牌推广和建设生产基地。2011年11月,美的还以2.23亿美元收购了开利拉美空调业务公司51%的股份。
市场份额就是扩张后的成绩单。在空调市场,根据201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两大巨头格力、美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1%和28%,形成了“双寡头”的格局;在冰箱行业,美的紧随海尔之后,市场占有率14%;在洗衣机市场,美的系占比21%,仅低于海尔的23%.2010年,美的集团销售总收入达1150亿元,预计2011年销售总收入将高达1400亿元。
一位美的集团内部人士回忆说:“那段时光总让人感觉世界太小,天下就没有我们办不成的事。”
不变必死
大干快上的势头一直持续到2011年中,逆转骤然而至。
2011年6月30日,家电行业的“节能惠民产品补贴”宣告结束,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政策也于2011年12月31日结束。以美的电器为例,其2011年上半年所获得的财政补贴仅为3.28亿元,较2010年的25亿元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更为严峻的是,家电行业除了政策刺激退出之外,还受到房地产调控的牵连以及出口需求衰减之影响。政府对地产行业的严厉调控,使得房地产交易同比大跌4成以上,这显然减缓了消费者购置家电的需求。出口方面,海外订货量也受到欧美市场的影响而逐步下降。出口量前四位的格力、美的、海尔和志高,2011年11月出口同比下滑50%以上。
过去几年美的集团业绩飙升的原因之一是来自于政府的连续财政补贴(如税费返还)。据上市公司美的电器公告披露,其2008年获得的财政补贴为5600万元,2009年猛增至2.51亿元。2010年,其40亿元的净利润中有高达25亿元是来自于政府的财政补贴。
雪上加霜的是美的运营模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按照美的设计直营分公司的意图,是要减少中间环节,实现扁平化管理,增加总部掌控能力。坏消息是,这不仅让美的机构臃肿,人力成本迅速上升,而且滋生了腐败。据美的内部人士介绍,美的员工私下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没有关系就送礼,送礼就送人民币。而经理级的人物在外包订单时拿回扣已是行业的潜规则。结果是,2011年上半年美的集团发现各事业部的欠款增加,现金回流却在减?少。
另一方面,渠道库存持续推高,零售反而没有增加。据去年底离职的一位华东区的经理王明(化名)透露,他那个区域的分公司库存已可以整整卖上一年。每年底,美的都会进行业绩考核,为此很多分公司想尽办法去动手脚。他们强行清仓—即让代理商大量囤货。对于不拿货的代理商立即列入“考察企业名单”,有可能失去与美的的合作机会。王明表示,尽管2011年美的集团销售收入再创历史新高,但其净利润还不如2008年。
不难想象美的为何痛下决心进行变革。业内人士表示,从战略层面分析,美的此次裁员是明智之举。一位顺德家电资深人士说:“能在盈利的时候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也充分说明了何享健的独到之处。”
事实上,美的本次变革是全方位的。此前,美的产品类型主要分成三类:一类是成熟类的,市场占有率比较高,如空调;一类是成长类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如豆浆机;还有一类是培育类的,如爆米花机等。但现在,如爆米花机这类处于亏损状态的培育类产品,全部被砍掉。此外,在营销费用上,美的减少了广告投入,精简了一些有重合的专卖店。而企业内部管理费用控制更有明显好转。
更为关键的是,美的已从追逐规模效应转变成利润为王的时代。“变则活,不变必死。公允地说,如果是我也会这么干。”前美的国际事业部张涛(化名)说。
来源:《环球企业家》上一篇:惠普的HR:向内找机会
热门文章
资讯头条
- 重庆嘉英人才网教你简历如何在“网络海选”中脱颖而出
- 大学生在重庆求职前要做好的五项准备
- 现在的重庆招聘企业最看重重庆求职者哪方面的素质
- 综合性2012年9月重庆招聘会
- 重庆市南岸人才市场2012年9月招聘会安排
- 重庆富士康普工招聘流程
- 富士康加薪主动还是被动?
- 富士康大幅调涨员工薪资 幅度最高达25%
- 2万多求职者“奔”着外企去
- 你看,你看,那些求职的面孔(组图)
- 一起来看企业的招人高招
- 22岁求职者做过10余份工作 求职“短工化”趋势…
- 陈家坪周末两天超大型招聘会 5万岗位任你挑
- 重庆老板悬10万月薪揽才 沿海服装设计师纷至沓来
- 重庆明日返乡招聘会在江北举行,上万岗位任你选
- 本周有22场招聘会 7000企业提供12万岗位